close

【觀點分享】人社院:95/12/08(五)
清大有人文嗎?

外語系 廖炳惠

  中秋佳節,偷得浮生幾日閑,趁機趕還稿債,也抽空讀了儒賓的文章。近年
來,我對國內(或校園)大小事務並不特別感到興趣,除了前一陣子陪儒賓、大
為 ,去爭取楊儒門的權益(終告失敗)之外,幾乎概不參與,因此對倒扁活動
實在不大熱衷。不過,儒賓在文章前面的段落提及清大的人文生態,倒引發我的
諸多感觸,暫且放下「正事」(含《清華學報》的審查報告),與各位朋友腦力
激盪一下,試探清大的人文前景。

  儒賓提到清大人文在校園自足、科技掛帥、量化基準的作為之下,「比起其
他大學的校園,清華景致特優,有山谷的高遠也有連接市區的平遠,但就是缺乏
歷史的縱深。因為不太有壓迫,因此,也就沒有反壓迫;不太受社會干擾,因此
,也就沒有參與社會。清華是美好中帶著幾許淒清,是清澈到看不出什麼積澱。
所有教師的研究室,在陽光底下,無不閃爍著科技理性的白光,這是個不會令人
掉淚的地方」,很值得大家深思,我也願意以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與同仁們分
享,看可否找到解決之道。

  我剛從聖彼得堡、莫斯科回來,到聖彼得堡大學參觀的時候,只能以「悵然
若失」去形容彼時的心境。不僅整個城市是水天一色,歐洲巴洛克與東方(或中
亞)色彩之建築、美術彼此輝映,令人美不勝收,(另一個類似的東西文化橋樑
的城市是伊斯坦堡),而且大學的入口廊道即充滿了人文之美,一邊是整面牆的
古籍珍本,另一邊是聖彼得堡歷來的文人、學者、諾貝爾獎得主的畫像、雕塑,
教室與研討室更是美侖美奐,學生、訪客從此一廊道走過,自然而然對人文、生
命、學問,產生情不自禁的憧憬。相較之下,清大的人文藏書目前大約是66萬冊
,不但良莠不齊,缺乏特藏珍本,而且沒有展示機制。校園之內隨機而發的美展
、藝術演出怎能與日常的潛移默化、深度教養相提並論?

  今年,國科會人文處鼓勵各校提三年三百萬的購書計畫,由於到截止日期之
前,外文學門的申請案子並不多見,因此承辦人來函希望我們提出,同仁們請哥
倫比亞、匹茲堡、科羅拉多等等大學的教授友人提供書單,日以繼夜,終於做成
一份目錄,於8月30日上傳成功,隔日卻被清大的研發處以未能在校內事先(8月
28日止)報備、彙整為理由,予以撤回,雖然國科會承辦人表示願意受理,但他
們也說「請與貴校相關單位聯絡,因為是他們要求撤件」。這個案子因此胎死腹
中。

  後來,我與國科會人文處陳東昇處長談及此事,他大感不解,他說:台大為
了購書案,圖書館館長特別指派十二位專人,上國外四所頂尖大學(哈佛、史丹
福、巴黎索爾邦、牛津),將它們彼此交叉收藏之重要典籍,全部列出,花了近
一個月的時間,與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極力搭配。印象之中,清大是有說明會,
但是到了8月29日,我碰到連金發教授,他還表示自己開出的書單仍無法上傳,
似乎完全沒做整合或得到任何協助,台大的藏書是國內大學中,唯一超過二百萬
冊(多過清大一倍以上),尚且如此力爭人文藏書,清大又是如何?

  另一件我已建議張維安院長另請高明的案子則是人文社會中心的設置。那是
校方因應五年百億的審查機制才釋出的善意,然而關關卡卡均表示空間與經費應
按照理工科的研發案處理,張副校長以電話告知(他表示當天很忙,只能以電話
交談):「清大一向不提供任何經費給中心,得到外面去找資源」,換句話說:
人文社會中心得研發「產品」,拓展「專利」金;陳校長也不斷以「電通中心」
、「奈米中心」為例,說:它們為清大每年賺進一億以上。當然,交談的時間很
短,我沒機會對他們說:人文學科比較少見研發或專利的觀念,但是沙爾斯堡的
二十多萬居民,光靠「莫札特」這個名字,便創出每人平均年所得超過一百二十
萬台幣的收入,而且已持續多達二個世紀之久;兒童文學家J.M.Barrie也把他的
作品Peter Pan版稅全數捐給倫敦的Great Ormond Street醫院,提供一百多年來
的兒童醫療及急難救助。

  人文學科其實不爭取速成或拼賺外快,而是以更長遠的時間、較普及的方式
,去深化知識、倫理與創意。若以生產價值而言,有誰超過莎士比亞?但是在清
大外語系,卻有同仁散發文章給學生說:「讀莎士比亞對增進英文能力毫無用處
」!

  目前,台大的人文學科在人文社會高等研究中心與新人文大樓的計畫中經費
超過六億,交大光是新的藝術中心(安藤忠雄設計的半開放藝展館)便多達一億
,而中央、中山已有規模可觀的人文中心,中興、成大也正在籌設之中,也許清
華大學要等到我們設計出「落狗」〈logo〉,申請到專利,才會讓我們平起平坐
。不過,在這同時,清大外語系的王智明教授(外語系傑出校友,但在三級五審
之下,只以「約聘」助理教授之名義任用一年,因此他無法申請國科會補助)邀
請著名日裔美籍的小說家Yamashita順道來台,據說清華大學提供她的演講費是
新台幣二千元,而合辦的交大則提供八千元。請問清大的人文社會的研究還能拓
展或延續下去嗎?將來還有年輕同仁敢主動籌辦活動嗎?

(編者按:本欄目歡迎本院師生投稿,來稿請寄epaper@hss.nthu.edu.tw;格式
與標題請參閱網站上方「投稿」處;本電子報網站為:
http://epaper.hss.nthu.edu.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kblue 的頭像
    greekblue

    greekblue

    greek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